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工业基地、人口大省和综合交通枢纽,河南发展对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具有深远影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部署的主要任务,河南省委强调要抓住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了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区域协同、深化改革开放、筑牢生态屏障、促进城乡融合、提升保障能力等六大落实重点,指出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河南出彩”之路,努力展现中部崛起的河南担当。站在中部崛起的新起点上,河南金融业正在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全力谱写五篇大文章,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
一是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着力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
自202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以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成为河南省“十大战略”之首,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逐渐形成。为加快构建覆盖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引导下,河南省一方面积极探索双轮驱动型科技金融,不断加大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努力弥补风投短板,推动风险创投集聚发展,将招大引强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打造科技投资基金群,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健全科技企业上市促进机制,不断夯实科技金融基础支撑,加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打造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科技的能力水平。截至2023年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822.34亿元,科技保险为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近1610亿元的风险保障,政府引导基金百余只,募集资金总额上千亿。截至2024年3月末,河南省创投基金管理人159家,备案基金数量667只,基金认缴规模6378亿元,融资金额2419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11家。
二是以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
河南省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5%,为实现碳中和,每年需要新增绿色金融投资需求约为1700亿元,占河南省GDP的2%-3%。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绿色生活发展需求,河南金融业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工作体制和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相继推出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碳减排挂钩贷款、碳足迹挂钩贷款以及绿色保险产品,为企业绿色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绿色信贷余额8600亿元,同比增长26%;各类绿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5.06万亿元,赔付支出57.8亿元,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三是以河南农业大省省情为基础,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
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金融力量,河南金融监管部门结合河南实际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监管统计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加快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突破万亿大关,贷款户数增加29.47万户,贷款平均利率4.76%,较上年下降0.6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33.68%,高于全国10.38个百分点;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长44.22%,居全国前列;农业保险为171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2346亿元风险保障,小麦保险赔付29.05亿元,赔付额居全国首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四是以专属行动方案为指导,稳步提升养老金融供给质量
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60岁以上人口近1900万,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针对老龄化大省实际,河南养老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惠民保、养老存款、商业养老金等适老产品起步发展,企业年金类资产突破1000亿元。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了29项具体举措,拟在3-5年全面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可持续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该方案,河南省将在全国率先构建起“银发金融幸福河南”发展新格局。
五是以金融科技深化应用为动力,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河南省不仅是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首批试点省份,组织实施了28项示范工程任务,同时也是人民银行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省份,累计落地科技应用创新62项,成功公示多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数智供应链金融发展成效显著,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发展,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落到实处,助力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转自《河南保险》2024年第02期)